貧窮的事實
每件美麗的事物下面,都會有灰暗的一面。
在我看到馬達加斯加人那純粹原始與快樂之外,有些社會問題是絕對需要正視的。人們總會走對自己阻力最小的那條路,而有時這並不一定是一條長久與正確的路。
貧窮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國家所面對的問題,全球每日只有1.25美元(世界貧窮標準線)過活的人口約13億人,正二十四小時都在挨餓與病痛,低落的衛生與醫療條件,簡陋的居住環境,連乾淨的水都會是個問題,馬達加斯加也在其列。
每件美麗的事物下面,都會有灰暗的一面。
在我看到馬達加斯加人那純粹原始與快樂之外,有些社會問題是絕對需要正視的。人們總會走對自己阻力最小的那條路,而有時這並不一定是一條長久與正確的路。
貧窮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國家所面對的問題,全球每日只有1.25美元(世界貧窮標準線)過活的人口約13億人,正二十四小時都在挨餓與病痛,低落的衛生與醫療條件,簡陋的居住環境,連乾淨的水都會是個問題,馬達加斯加也在其列。
首都 Tana 路邊,在夕陽快完全沉入地平線的時刻,我見到兩位當地人正在尋找大型垃圾桶裡的可用之物。
[ Surviving]
首都的街上有許多大型垃圾箱,散亂著各種被丟棄的垃圾。一位男孩戴著 NBA 湖人隊的鴨舌帽,正在垃圾堆中尋找任何他可以再使用的物品。
[Morning Corner]
一位女士在早上時臥躺在街邊休息。這附近是一個活絡吵雜的小市集,我們在這裡享用早餐,而當我拿著相機,轉頭闖進這小角落時,塵囂像是被隔在這個框外,只留下一位沉睡的婦女與緩慢的呼吸聲。
[Standing]
村落的小孩站在街邊看著我們離開,有哀怨的眼神,有茫茫然的眼神,有嘻嘻嘻笑笑,有些與我們打招呼說聲再見。每到一個村落我都會見到許多幼年的小孩,沒有穿鞋,留著鼻涕垢與很久沒洗有點發黃的頭髮。這些可愛的小孩,當他們看到相機裡的自己時,總是驚呼連連,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。
[Farming]
五個小孩在田裡工作,最後面最小的小孩看著姊姊們奮力在田裡的泥濘中前進。
這一幕讓我想起媽媽曾經跟我口述過,她小時候的生活。那是一個地上都還是泥與土,鄉村沒有柏油路的年代,晚上沒有街燈,只有月亮的微光。媽媽家裡務農,從小就要跟著外公外婆去田裡工作,因為剛長出來蘆筍曬到太陽就會起變化,口感會變差,所以在凌晨太陽還沒升起前就要去田裡採蘆筍。下課後跟阿姨們輪流要去放牛,小學畢業後就到台北賺錢,寄錢回家養弟妹。
當我來到馬達加斯加時,我想起了這些媽媽跟我說過的故事,而那些口中的故事正在我眼前,我像是走回到了母親那個年代,她說那小時候雖然家裡真的很窮,但也很知足,也就像這張照片一樣,年幼的孩子也一心努力幫忙家裡的生計。
[High School Students]
一群即將升大學的高中生的肖像照。
孩子能上學的比例並不高,除了學校與老師數量遠遠不及學童數量之外,父母要能負擔起學費與兒女外地求學的房租、生活費更是另外一個困難。在馬達加斯加,可以繼續升學是一件多麼幸運、幸福的事情。
[Mining]
位於首都的一個有25年歷史的石礦場,並非由政府組織或私人機構支持,是人民自己組成開採。許多幼年的小孩頂著比自己頭還大的石頭,穿梭在硬石峭岩間,他們每天都來這裡敲石採石與搬運石頭。童工問題是貧窮之下的延伸。
[Kid Needs To Go To School]
一對姐妹每天都來到我們下榻旅店的樓下,向我們兜售手工品,姊姊身後背著妹妹,同時忙著手上的編織物,像是用染色的玉米粒串出來的項鍊,或是用草編的手環。她不斷的跟我說:「I have no money. Kid needs to go to school.」而這句似乎是她唯一會說的英文。
我跟這位姊姊買了五條編織項鍊,是因為除了這彩色玉米項鍊很漂亮外,我很喜歡她的笑容。在整個馬達加斯加旅程中,我感到這些小孩都有著一個沉重的肩膀,他們背著弟弟妹妹之外,更背負生活經濟上的壓力。
貧窮是一直存在於馬達加斯加的問題,也因此觀光產業對於這個國家來說,是一個前景看好的救命之藥。
這裡被稱為世界第八大洲,其多樣而獨特的生態系,與獨具特色的人文文化,每年的七八月是旅遊旺季,來自歐美國家的遊客絡繹不絕,要價不斐的雨林賞鳥團、必走的國家公園、狐猴與當地文化行程,來過這裡一趟如是洗去都市塵埃,回歸自然與原始,驚艷於那些毛茸茸活生生的野生動物,見到當地人於物質缺乏的環境下依然享受生活,你會反省優越的物質生活是否真讓心靈更快樂,會珍惜自己每口乾淨的水與食物。
這些是經觀光交流,我們可以從馬達加斯加所能獲得的,觀光國家也因我們遊客的消費逐漸富裕。只不過,當金流流入,外國人口的進入,這觀光經濟巨獸也在這持續進行的25年中,逐漸轉變馬達加斯加的人民中。
在東馬達加斯加有一條為觀光與貨運所留下的火車路線,從 Fianaratsoa 到 Manakara,這約160公里的路程可能要走上15小時。
途中會經過一個又一個的小村落,可能快速停留十幾分鐘,或是因為等待、搬運貨物停留到幾小時。這段時間很多村民會遊走在火車旁兜售物品,項鍊手環、當地水果、小吃、木材與香草等等,這裡體現了觀光業對於當地經濟繁榮的幫助。
[When The Train Stops]
一群村民在火車停靠站後,捧著自家的作物商品到火車的窗下,這些村民有老人、壯年人或是小孩。
他們會大聲的呼叫,希望引起遊客的注意,或是安靜的把手上的商品捧高,對眼與你微笑著,有時候則是捧著商品走上火車兜售。
事實是,能來到這裡的遊客相對當地富裕,並很少在發展中的貧窮國家生活的經驗。
衣服破舊、總是留著鼻涕垢的孩子們,缺乾淨的水、缺電、缺醫療的環境,我們總是想馬上給能給予他們些什麼。出自於憐憫與愛心,像是給一些小糖果,但不知道當地小孩沒有潔牙等衛生觀念,糖果導致嚴重的蛀牙。或是給予現金,我們口袋的零錢也許能為他們飽餐幾頓。
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,這樣的「給予」是否恰當?如果當這些善念上金錢的給予,卻傳達出錯的價值觀,該怎麼辦呢?
[Money Money]
一位小孩走向前來,笑著臉,很自然的伸起手來,示意著我能否可以給他一些東西。我沒有感受到任何惡意,反而覺得他很可愛,一個天真的小孩與你的互動,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情。也是因為自然沒有惡意,更讓我警覺「無條件給予」,並讓小孩習以為常的嚴重性。
[The Hands]
一位女士走向前來,什麼也沒說,只是雙手舉起,向我們這些外來遊客乞求一些錢。
每一次面對這雙手都是價值觀的慌亂。
當地的導遊提醒著他帶過的每一團遊客。或許,其中一種回饋當地的做法,就是購買。以等值的金錢換取當地居民工作後的產物,這是認同你的努力與產品所以購買,購買同時也是正向的刺激回饋。
單向的給予金錢,就像呵護餵食一隻家鳥,但間接奪走他自己生存的能力。
[Love You Until Airport]
一位原本在火車上賣香草的女孩,繞了一圈之後就坐在一位法國男子對面,就沒再離開過了。並非所有的遊客來到這裡的觀光行程都是自然文化,所謂的“Love you until the airport.”就是當地伴遊,晚上一起睡,早上一起玩,在離開那天在機場分手。
導遊曾經聽過兩個男子與一位女子在街邊講價的過程,「那個女孩看起來還未成年,才16、17歲而已。我當時看到時,真的很難過,你知道嗎?我甚至聽到女孩最後同意以一晚10000AR(約125元台幣)的價錢,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了。」
[Baobabs Girl]
一位少女穿著圖樣美麗的服裝,依靠在知名猴麵包樹景點的小攤位上。當我拿起相機要拍時,她已經很熟練的,擺好姿勢,兩手交指輕輕倚臥,眼神順勢的投向遠方,形成一幅美麗的圖樣。我當下有說不上來的怪異,我習慣去自己發現,並沾沾自喜,現在這個感覺像是,她好像知道我要什麼畫面,也準備好等著我了。
[Chameleon Boy]
一位男孩在知名的猴麵包樹大道,他抓了一隻變色龍,並將牠綁在樹枝上動彈不得,供遊客近距離拍照。
[Run Under The Sunset]
橘紅的太陽在沉沒時剪下了猴麵包樹,這時有四位當地的小孩,在猴麵包樹大道下奔跑著。其實拍攝這張照片的過程並非畫面中的自然美麗,四位小孩是被要求一起向前跑,好讓攝影師可以拍下一張照片。我在一旁也捕捉到這個畫面,並不是每張照片都是自然的姿態,旅遊所見的有時也是刻意的營造。
遊客需要被教育,真正幫助當地的方式不是直接給錢,這如同在補漏水的水壩,當你用一根手指頭堵住一個洞時,你會發現還有十幾個洞還在漏水,於是你再多伸出幾根手指頭 ,最後你發現,那個請你來幫忙的人在那邊鑿洞使水漏,一味的給錢只是蒙蔽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這需要智慧與遠見,而我想在每次的經驗後我們又累積了一點。當地人需要被引導, 面對觀光浪潮,如何穩固自己文化特色而不被捲走,了解遊客來到這裡的原因就是自己獨有的氛圍,應適時地停止模仿,如何在『取悅』外國遊客與『堅守』自己文化崗位間搭配、平衡,並知道當伸手乞討時,就沒有手去再去做其他生產與創作。
我想這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,在接受外來衝擊時更會開始審視自己,不只是來訪的遊客,同樣的,當地的居民也是一樣受到刺激而開始重新看看自己。
觀光業是貧窮國家翻轉的契機,老實說在現在貧困得生活中,再去要求顧及文化、或是指責刻意的商業行為,有點太過嚴苛與高調。我只希望,在未來幾年之後,當我有機會再次拜訪馬達加斯加時,我依然可以到處見到他們原始簡單的笑容。